聊聊高考
最近几天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高考,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考试形势,高考无疑在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一生中都扮演着或多或少的重要角色。
前天晚上心血来潮到网上搜了一下真题,简单看了一下,发现基本上不会做,又想起了十几年前几件印象深刻的和高考相关的事。
染发
高中时候我读的是寄宿学校,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市里,学习成绩的话不上不下吧,属于班主任三年没有单独谈过话的人-上不了北大清华,也没有考不上一本的可能。
所以一直以来高三还是比较正常地度过,该上课上课,该自习自习,下午打打球,流一身汗到宿舍冲洗一下,泡碗方便面吃完去自习,每天中午找一个没人的厕所抽支烟。
但是临近高考的前两天突然感觉有点紧张,并且很难抑制。当然我也知道适度的紧张可以提高专注力,对考试是有好处的,但是明显当时的紧张程度超过某个限度了。
于是就找了一家附近的理发店染了一头红毛,果然那几天同学们和我的注意力全部都在头发上,顺利地度过了那几天。
语文
山西当时考的是全国一卷,采用的是先估分再填报志愿的模式。
我估的是568,语文110,数学108,英语132,理综大概218,而实际最后查到的成绩是573,语文90,数学120,理综233,英语130,除了英语基本上差不多,其他的基本上都估失算了,尤其作为高中时期学校知名的“理科生中的文科生”,语文居然估出20分的差异。
不过现在回头想想也不奇怪,语文这个东西本身就比较主观,也许阅卷老师不喜欢我的字,也许她觉得作文太好了像是抄的,也许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建议大家估分的时候语文可以保守一点。
家人意见
我的父母一直在山西南部一个小县城工作和生活,都没有上过大学,所以对于大学和专业这种事知之甚少,但是却又保持着一种家长的威仪。
当时我是先确定武汉这个地方,再根据估出来的分数来选择学校,武大华科估计是不行,所以目光基本上就放在其他五所211上,华师先Pass掉了,因为是理工科,所以中南财大也Pass,剩下的就是理工、地质和农大,其实我个人是更加倾向于地质和农大的,因为专业更合我的胃口-经历过高中几年理论知识学习的洗礼,我的首选是尽量不要和理论知识多沾边,实用类的专业更好。
结果最后还是我妈的一个问题彻底击倒了我:“地质大学苦,天天要出外勤,农大就更别想了,你爷爷奶奶祖祖辈辈就是农民”。
尝试解释无果,最后就去了理工。
专业调剂
选定理工后,其实最开始想学的是物流,因为理工三大王牌:造船、材料和车辆基本上分一般都很高,然后考虑武汉所处的地理位置、电商的发展等综合因素的话,感觉学物流未来会比较有前途,就报了。
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就我当时的初步了解,物流应该不用再和数学、物理等学科内容做深度纠缠。
结果物流后来招满了,把我调剂到造船,也就是所谓的差专业到好专业,但是造船对数学和物理的运用可以说是工科专业里少有的要求高。
哭笑不得,真的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校区
大家在报考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校区,上文提到当时为什么要先确定武汉,因为喜欢的女孩报考了武汉,确切地说是武汉大学。为什么最后不得不报考理工,因为经过简单百度搜索和贴吧询问,得出理工和武大比较近。
所以分数出来的那天直接我就去喝酒了,因为专业先不说,从分数上来说我不用再复读,因为理工一定会收我。
结果收到通知书的时候发现是“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当时整个人都麻了…
2006年,武汉还只有一条轻轨,从余家头校区坐公交去武汉大学估计要2个小时左右……
就业
现在自己经营两个卖洁具的门店,至于为什么是卖马桶,因为之前在上班的时候,公司卖洁具,为什么去卖洁具的公司上班,因为最早是在建材行业的某个商会上班,为什么又去这个行业协会上班,因为当时毕业之后平台上面其他的工作机会基本上都是销售。
所以这个工学学士学位实际上对我没有什么用处。
为什么没造船?就像上面说的,实在是对物理没什么太大兴趣,每天不得不高强度地接触它的时候,本能地会对其产生一种抵触心理。
我还是坚持当时的想法,结合现在的实际,如果是学工科的话,那么建议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自己是否能够或者愿意长期从事这个行业,因为跨行就意味着基本归零,再好的学校充其量只能说明你的学习能力,而非专业知识;如果是文科类或农理商医类就没有那么高的对口要求,可以先进去再说。
总结
想来想去,就是两句话吧:人生没有如果,选择大于努力。